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诉讼虽“无声” 维权亦“无碍”
  发布时间:2024-07-10 16:25:21 打印 字号: | |

在《意见》指导下,仙游法院积极推动“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落地,主动邀请莆田市残联、仙游县残联工作人员、志愿者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携手共建无障碍环境诉讼服务体系。

到访:一位特殊的当事人

这天,仙游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来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面对导诉员的亲切询问,只见他用双手着急地比划着回复。得知当事人是一名聋人,导诉员将他引导至残疾人诉讼服务专岗,为其开通“涉残疾人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立案审查并进行调解引导,整个立案过程用时不到十分钟。

通过简单的“纸上对话”,仙游法院残疾人诉讼服务专岗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该案系民间借贷纠纷,两年前被告赵某向郑某借款8万元用于经营店铺。借款到期后,郑某曾多次通过上门、短信等方式催讨未果,因此想到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民间借贷纠纷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在沟通过程中,承办法官却发现了更为棘手的难题:被告赵某也是聋人,而且还远在上海,这使得案件的化解难度陡然增大。

化解:一场无声的调解

可喜的是,早在今年3月份,仙游法院就与县残联就涉残疾人案件诉源治理工作达成一致意见,深化了涉残疾人案件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涉残疾人案件的“互联网+”智慧成果运用,两系统共同积极引导残障当事人进行在线解纷。

在充分沟通、多次联动的背景下,仙游法院依托“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邀请市县残联指派的手语翻译人员和调解工作人员登录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参与案件的调解工作。

“这笔钱我又不是不还,怎么还闹到法院去了?”当视频另一端的赵某得知自己吃了“官司”,情绪激动地比划着,还未等承办法官沟通,他便生气地挂断了视频。

 

为避免双方矛盾激化,承办法官和手语翻译人员随即单独与赵某进行视频连线,通过手语和微信文字的方式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并晓以利害关系。最后,赵某表示将前往法院进行调解。

次日下午,刚出动车站的赵某便匆匆赶往仙游法院。

“我真的不是故意不还钱的!你也知道,我们不好跟别人沟通,生意也很难做,所以手头确实紧张。”赵某指着自己,无奈地比划着。

“你每次都这么说。我已经不相信你了,今天你就要把这笔钱全部还给我。”郑某的态度十分坚决。

安静的调解室内,此刻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手语争辩。

 

面对互不相让的两人,承办法官起身拍了拍原告郑某的肩膀,缓解其激动情绪,随后又坐到了被告赵某身旁,拿起了笔和纸,与手语翻译人员、调解工作人员围绕双方矛盾争议焦点,耐心细致通过手语及书写的方式,向双方当事人就调解程序、调解金额、法律关系等进行解释说理。

承办法官努力“听着”二人的诉说,不停地书写着,时不时圈出其中隐藏的法律关系,详细解答着每一个问题。一字一句铺满了整张纸面,一页、两页......赵某和郑某的眉头渐渐舒展,开始频频点头,还不住地双手合十表示感谢。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郑某同意赵某分批偿还借款。双方在阅读完调解协议后,纷纷比出“OK”的手势表示“同意”,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

展望:一份更可持续的司法保障

据统计,仙游县目前持有有效残疾证的有3.38万名残疾人。为依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仙游法院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理念,向县残联发出司法建议书,建议其成立涉残疾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诉讼辅助服务人员名册,为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提供盲文、手语等专业化诉讼辅助服务,为充分保障残疾人诉权、开展精细化诉讼服务提供保障,等等。

 

不到一周的时间,仙游法院便收到了县残联的积极函复——已建立县级残联调解组织、已设立专门调解办公室、已健全残疾人诉讼辅助服务项目、充分调动乡镇联络员参与调解、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普法宣传活动……

除了与市县残联加强联动,邀请专业人士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担任涉残疾人案件特邀调解员之外,仙游法院还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诉讼服务建设:建设无障碍通道及出入口、配备无障碍厕所、放置放大镜等视力辅助设备、选派助残导诉专员、设置残疾人诉讼服务专岗……

随处可见的助残元素传递着暖心的司法温度,这是仙游法院积极回应残障人士的司法需求,加大司法助残保障力度,更好地为残障当事人提供精细化诉讼服务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莆田两级法院、市县残联的共同推动下,今年4月19日,市法院与市残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在上述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涉残疾人维权服务网,建立了涉残疾人权益联络机制、拓展涉残疾人维权联络点的范围和功能,推动建设涉残疾人法律咨询服务团队,同时建立起涉残疾人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总结提升机制,将为残障当事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


 
责任编辑:郑静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