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扎根在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是法院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是畅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近年来,仙游法院积极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件”,以“小法庭”汇聚司法为民“大动能”,展现能动司法大“治”慧。今天,我们先来了解发生在鲤南法庭的故事~
“小案”不小办,助力物业纠纷实质化解
“您好,我们是仙游法院鲤南法庭的干警,XX物业向我庭申请支付令,请您签收。若有异议请在15天内提交书面异议书。”晚上七点左右,鲤南法庭干警照常向无法邮寄送达的业主上门送达支付令相关材料。
“他们还敢找我要物业费?我找他们要钱还差不多!”陈某愤懑不已,让前来送达的干警一头雾水。
原来,该物业公司欠陈某装修押金5000元未退还,陈某气不过便拒绝缴纳物业费。同时,前去送达的干警还了解到,还有20余户业主也是陈某这样的情况。
为了高效化解这一双重纠纷,鲤南法庭的法官立即联系物业公司,询问具体情况,得到确认后,便引导双方集中调解、阐明诉求。在法官和物业纠纷专职调解员的耐心调处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以押金抵扣物业费的解决方案。最终,二十余起物业纠纷在诉前得以高效化解。
“支付令等督促程序的最大难点在于送达,夜间送达方式是在实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居民生活特性探索出来的方式,能够有效破解物业纠纷领域内的送达难问题。”鲤南法庭颜永武庭长如是说。
针对辖区内物业纠纷多发问题,鲤南法庭打造联动调解、集中送达、教育宣讲、简案快办为核心的“四轮驱动”联处机制,善办精办物业纠纷案件,高质高效化解纠纷。2023年以来,鲤南法庭通过错时送达、夜间送达等集中送达方式,发出物业支付令159份,送达成功率超过60%,促成物业纠纷诉前化解45件。
“小案”事不小,倾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这钱装进口袋,我的心都踏实了!当时真的很开心。”老王是一起群体性劳务纠纷案件中的一名当事人,回忆起两个月前的情景,他依然激动不已。
2023年2月份,老王等11名工人在包工头管某承接的房地产建设工程中进行劳务工作。施工数月后,管某不但分文未给,还玩起“人间蒸发”,仅留下几张欠条作为工资凭证。工人们见讨薪无望,只好带着诉状来到鲤南法庭。
“群体性纠纷涉及人数多、处理难度大、社会关注高,不适合一判了之,应尽量将矛盾化解于诉前。”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承办法官立即启动劳务纠纷“绿色通道”,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经过多方联络,终于找到了包工头管某。
在法院充分释法析理、明确告知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后,管某答应先支付9万元,当月月底再将剩余11万元一次性付清。对于这个调解结论,老王等11名工人均表示认可并同意撤诉。至此,历时十余天,一起群体性劳务纠纷案件终于落下帷幕。
欠薪治理工作一直是司法为民举措的生动践行,鲤南法庭通过设立涉劳务纠纷案件“绿色通道”,加强与劳动行政部门衔接,打通追索劳动报酬的审判堵点,统一裁判尺度,把好窗口受理关、强化矛盾解纷关、提升审判质效关,力争做到当天立、快速调、优先审,打出一套有效治理欠薪“顽疾”的“组合拳”。2023年以来,鲤南法庭诉前调解劳务欠薪纠纷20余起,立案受理劳务纠纷44件,其中调解结案25件,调解成功率达56.8%。
“小案”情更重,线上搭桥赋能跨域解纷
“法官说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母亲林某在电子屏上进行了签字确认。
七月的一天,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分流到鲤南法庭陈法官手上,案由虽然普通,但是当事人却跨越海峡、相隔千里。
为减轻双方诉累,提高解纷效率,陈法官决定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进行“云调解”,他以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为切入点,纾解双方心结。最终母亲林某经过冷静思考,同意孩子继续跟随父亲在台湾生活。
该案仅是鲤南法庭秉承“互联网+”思维,推进涉港澳台纠纷化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鲤南法庭不断深入推进“互联网+涉港澳台、涉外审判”工作,适用涉港澳台、涉外案件“云庭审”“云处置”“云认证”等庭审新模式,健全网络庭审制度,通过审判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解决涉港澳台、涉外维权远程化、异地化的工作瓶颈。
除此之外,鲤南法庭还设立了“涉侨民事审判合议庭”,审理涉侨、涉港澳台、涉外民事案件,同时邀请台胞陪审员参与案件的调解工作,共同化解涉台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鲤南法庭共受理涉港澳台、涉外纠纷24件,已结16件,有效维护侨胞台胞及国际友人的合法权益。
一枝一叶总关情,小案小事涉民生。每个“小案”的公正办理,都是鲤南法庭守护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下一步,仙游法院将扎实推进专业化、柔性化、现代化法庭建设,握紧便民利民“指挥棒”,以“小案件”解读“大民生”、办出大“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