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我从法学院毕业后通过公务员考试叩开了仙游县人民法院的大门,并很庆幸地被分配到少年庭工作,从此与少年审判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寒来暑往十年间,少年审判工作内涵外延不断扩展、工作理念的不断创新,最近蜕变为少年与家事审判庭。而始终未变的是我们坚守的那份初心!
春风化雨,倾注爱心。办理少年与家事案件不仅仅是判断对与错、罪与刑,还要心中充满爱。因为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而言,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少年与家事的法官既要做一个聆听者,聆听他们“失足的声音”,教育、感化、挽救他们,又要做一个“护花”使者,用心用情走进他们的世界,呵护花蕾的绽放,一起走向希望。习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开展“幸福婚姻大讲堂”、“法治进社区”,宣传良好的家风家教,引导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精益求精,追求匠心。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其身体自由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即便是父母也无权侵害。但在2014年前,以撤销监护权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法条始终在沉睡中。及至2014年7月,仙游县榜头镇的小龙长期受到其单亲母亲的虐待殴打,甚至用火烧脖子、用剪刀剪耳朵、用刀划脸,伤口遍布小龙的脸、手臂和整个后背。经镇政府、团委、妇联、红十字等多方介入,仍然无法阻止其暴行。为此,承办法官陈建红夜以继日,不断钻研,大胆适用撤销监护权法条进行宣判,自此沉睡了71年的法条被唤醒,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陈建红庭长先后获评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妇女儿童维权优秀案例评选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倾力帮教,凝聚真心。对未成年被害人,我们细心呵护,创新工作方法,耐心做好心理疏导、隐私保护、司法救助、跟踪帮扶等工作。对缓刑未成年犯,我们联合社会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对缓刑少年及家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法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触动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学会感恩,以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才。面对时有发生的校园欺凌、性侵、虐待、拐卖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我们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法治讲座、赠送法律书籍、庭审观摩、“模拟法庭”等形式向青少年学生传播法律知识,不断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我们最早对执着故事的认识,作为新时代的法官,我们不但要学习先进典型,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法的洗礼,一起弥补社会的创伤,为每一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宁保驾护航。